护肤成分控养成,从入门到精通

活性物成本控制到8分钱?——品牌割韭菜的“升级”话术解析(小结)

最近事情没那么多,我参加了某原料商的新技术研讨会。

这种会议是用来介绍其原料产品的,受众是各化妆品工程师,甚至市场/产品人员。

茶歇期间听到品牌的工程师对她的朋友说:“我们家现在的配方,活性物成本要控制在8分钱(注:每公斤料体成本),今天讲的这原料也只能是意思下”。

另一个则说,“我们也差不多,原来活性物是有一些的,现在升级了还得把量降下来。还好我们产品在上半年已集中升级好了”。

这只是现实世界的一个小片断,也反应了之前真魅博客文章中所写的那些内容。

包括最早的:卖给你的产品越来越烂–化妆品公司不会告诉你的真相–真魅博客

以及近几年的:你买的护肤品越来越烂了,还没发现吗?–真魅博客

还包括了品牌如何升级,产品却变差了。

这里再小结一下,品牌割韭菜的骚操作,有如下常用的方法:

1. 反向升级

反向升级也就是说是升级,实际上是降本,通过降活性物添加量,替换为更便宜的原料这种基本操作。以及更多添加水的操作。当然还有更绝的,用“不添加一滴水“的宣称。

2. 情怀涨价

某些国货喜欢用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是:因为国货,有情怀,所以涨价。有些站不住脚。其实我们更看重的是产品到底好不好,无论国货还是洋人的货,真正好的才值得买。谁钱包里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么。

3.暗降容量

在一些不起眼的容量上做文章,原来150ml的,变成了120ml,不过这种也太明显的,做得隐蔽的是有些不常注意的产品,比如眉笔1.8g变成了1.7g,也有人会问这值得吗?当然,减少的0.1g,相当于一下子就省掉了0.1/1.8=0.56= 5.6%的成本了。只要换个包材,就能降5.6%的料体成本——这叫一个划算。

这在我们先前的文章化妆品如何偷偷降本增效?— 2个方法,很隐蔽 有介绍。

4.无用赠品诱惑

通过赠品在直播间引诱下单,之前我们也讲到了。要先计算下赠品的实际价值。

买买买,被化妆品促销赠品诱惑了?慢,先算下赠品实际价值–真魅博客

上面这篇文章中,引入了一个CPV的概念,也即Cost Per Volume的缩写,意思是每单位体积价格,单位为rmb/ml。

并介绍了一种确定剩余赠品的总价值的算法。如果要精打细算,理性的精益护肤,可以一看。

其实还有一些常用的手法,也在我们各篇文章中有所提及。

后续,针对如何选品,什么值得买,真魅博客将继续介绍。

-=||=-收藏

现在关注微信公众号 truebuty ,即可免费获得价值868元的护肤入与配方技术电子书。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分享转发真魅博客 » 活性物成本控制到8分钱?——品牌割韭菜的“升级”话术解析(小结)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