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晒了一夏天都没事,为什么就我皮肤晒黑了?”
这个答案有点揪心:这是天生的。
本篇我来讲讲天生的皮肤类型。
皮肤分类:Fitzpatrick分型
1975年,一位叫Thomas Fitzpatrick的美国皮肤科医生,将人类的皮肤分为六类(即1至6类,拉丁文分别为I,II,III,IV,V,VI)。
这种分类是用皮肤原本的颜色、眼和头发的颜色、以及皮肤对光的反应而定。简答的说,主要分类的标准是这两个,一是是否容易被晒伤,另一个则是是否容易被晒黑。
如上图,这个分类涵盖了人类的所有皮肤类型。
很容易看出来,I型是更多的白人,VI型的是黑人。
虽然中国人被称作黄种人,但是,皮肤类型跨度却比较大。
有的人皮肤是乌漆麻黑的,而有的却白得像个白雪公主,以及现在叫的冷白皮。
前几天我正好找到了20年前,国内知名皮肤科医生做的研究。
他们对中国城市女性的皮肤类型做了研究,里面有一些比较意思的点。
这份研究是对当年在北京,广州,上海和成都共计404位城市女性的引导性调查和自主性调查研究,经数据统计得出,Ⅲ型皮肤分别占71.1%和74.3%,Ⅱ型分别占14.7%和25.6%,IV分别占14.2%和1.0%。(有意思的是,这个数据也像是显示了当时不少城市女性认为自己的皮肤比自己实际的皮肤更白。)
可见,III型皮肤最多。
那么不同皮肤类型,各有什么不同特点呢?可以参考如下表格:
上面的20年前针对中国城市女性的皮肤类型研究中,也验证了皮肤类型与所测的MED、MPPD值有良好的相关性。
注:
MED: 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MED)
MPPD: 最小持续黑化量(minimal persistent pigment dose,MPPD)
分别通过机器产生的紫外线剂量的多少,从而用这2个指标给皮肤类型进行分类判定。
具体来说,从Ⅱ型到Ⅳ型皮肤,MED值逐渐增加,也就是越不容易被晒红。而MPPD值则呈相反变化趋势,即随着皮肤类型增加,MPPD值逐渐减小,也即越容易晒黑。
因此,这也解释了:
欧美白人的皮肤(I,II型皮肤),很容易晒伤晒红,但晒不黑。
而黑人皮肤,则从不会晒伤,只会被晒黑。
人类这个物种,就是喜欢以稀有为贵。
因此,欧美白人喜欢脱光光躺海边希望把自己晒成小麦色。
而非洲人则想着如何白一点。(非洲具有大的美白市场潜力,出海的国内化妆品企业可以好好干了)
我们中国人呢,则是自古以来的以白为美的传统:
肤如凝脂肌如雪
—参考文献:《诗经》
当然,现代的观点是健康的,都是美的。
回答本篇最早的问题:
对于中国人来说,由于II,III,IV型皮肤都有,可能也有很少量的V型更黑的人。
相对来说,
所以那些经过暴晒没有被晒伤的,多以IV型甚至V型为主。
而晒不黑的,则是II型的皮肤
这没办法,就是天生的。
有的III,IV型的皮肤的人可能为自己容易晒黑而苦恼
其实也不用太担心
太阳可不会因为你是IV型皮肤就特意为难你,却不为难II型皮肤
各种皮肤都是一视同仁要被太阳炙烤的
然而,III,IV型的天生黑皮肤不容易晒伤,皮肤晒黑了让皮肤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也就没那么容易老了。
所以,天生黑的皮肤也不用忧郁。
认真做好防晒就是了。你甚至防晒的压力没有白皮肤那么大。
越是白的人,越是晒不黑的人,越要防晒
否则现在可能看不出,但一到年纪了白皮肤就会体现出来了:皮肤老得快。
现在关注微信公众号 truebuty ,即可免费获得价值868元的护肤入与配方技术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