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想买几款小众香薰护肤品送朋友。翻到官方旗舰店一看——价格比前两个月翻倍了?!
我忍不住在朋友圈吐槽了一句。没想到,瞬间炸出一堆共鸣:
“对啊,购物车里的东西,双十一居然还涨价,还是‘券后价’那种。”“一当一当又一当,年年上当。”“本年度天猫双十一,我消费0元。”
更让我意外的是,释多毗离早早就和我说:“今年双十一,什么护肤品都不买。”
不只是我们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公开“退坑”:
“优惠券根本算不明白,点来点去用不上。”
“说好的满减券,最后结算时没了。”
“不是不想买,是真心失望了。”
是的,这个双十一,正在遭遇一场大规模的“叛逃”。曾经疯狂加购、熬夜付尾款的我们,如今默契地选择:不玩了。
回想最初的双十一,那可是一个“神圣时刻”。一定要等到11月11日零点,守着手机抢自己真正想买的、实实在在降价的好物。付完尾款那一刻,有种“战斗结束”的成就感,心满意足地去睡觉。
而现在呢?双十一被硬生生拉长成一场从国庆后持续到11月中旬的促销马拉松。预售提前一个月开始,尾款早已付完,活动还没过半……节日感没了,只剩疲惫和焦虑。
更讽刺的是,所谓的“全年最低价”,常常是:
先提价再打折;
券设门槛,结算时消失;
赠品堆成山,实则临期小样、分装棉片凑数;
这些套路,我们过去的文章都讲过(可查看往期分析)。但今天想说的是:消费者终于集体醒来了。
套路千变万化,这些年,我们见识了多少“伪升级”?
配方换了个名字,活性物却砍了一半;
包装焕新,容量悄悄缩水5%~10%;
宣称“科技革新”,实际成本压到8分钱/公斤;
国货情怀喊得响亮,背地里无研发全代工贴牌,品控全靠运气;
直播间豪气送“七件套赠品”,结果三样快过期,两样用不上。
而最让人寒心的,是大数据杀熟。
你以为会员有特权?不,你只是被标记为“愿意花钱”的靶子,默默承受更高的定价。
我们越来越懂这些套路规则,厌倦了这场不公平的游戏。
今年很多人不再下单,并非因为没钱,而是终于明白了一件事:
原来不是我们离不开双十一,而是平台和品牌太需要我们了。
我们贡献GMV、拉高数据、撑起财报季,换来的是越来越复杂的规则、越来越虚的优惠、越来越差的体验。
而这一次,我们选择说:我不玩了。
末了,最近不少老朋友私信问:“你们今年双十一还有活动吗?等你们严选好久了。”
统一回复一下:有的,但我们的双十一活动不会拉长战线,从11月7日开始,到11月11日晚11点正式结束。时间短,节奏轻,主打一个“认真做一期值得信赖的小活动”。
我们不搞先涨后降,不设复杂满减,不堆无效赠品(不好的东西我们宁愿扔垃圾站)。
我们想做的,不是一次交易,而是一段陪伴。
现在关注微信公众号 truebuty ,即可免费获得价值868元的护肤入与配方技术电子书。


 真魅博客
真魅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