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成分控养成,从入门到精通

你买的护肤品越来越烂了,还没发现吗?

先分享两个小例子:

前几天,有个做欧洲化妆品原料的贸易商朋友,吐槽说:x品牌,给他们备了几百kg的活性物原料,用于今年的生产,结果品牌商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把原料换成国产的了(为了降成本)。更让人气的是,这消息还是通过第三方才了解到的。贸易商也是懵了:备的这个冷门的原料好几百kg,每kg好几千,在这冷冷的环境下,到底卖给谁啊?

还有一个例子,A品牌,老的投资方看不到希望,也不再投钱给他们了。但融不到钱续命的话,公司撑不过半年。最后A品牌好不容易找到了个新投资方爸爸,结果新的爸爸,直接要求他们砍掉一切贵的原料。

这就过分了,投资方都管到研发的原料上去了。

A品牌本来就是个好好做产品,料加足的品牌形象。不过没办法,现在产品卖的价格倒是越来越低,再加上还需要越来越多的营销推广和买一送N。最后牺牲的,通常也只能是产品的品质了。

所以我说你买的产品可能越来越烂了。

这个提法,我在8年前也写过:“卖给你的产品越来越烂–化妆品公司不会告诉你的真相”。见“阅读原文”。

那篇文章,之前我还发到了某平台。某平台在没得到我同意的情况下,就把文章给删除了?!!

我记得当时很多平台上的读者觉得,这怎么可能呢?有必要为了省个一毛两毛的吗?博主你这不是在忽悠我?

其实那篇文章中讲的都是公开的事实。我也没有特意针对这个品牌。反而是认为这样合情合理,大大方方地省成本但效果没什么差异,这是技术水平的体现,也是技术研发的重要工作。没有什么不妥。

原文中我说到我与这个品牌从此成了路人,其实也并没有。因为这么多年用了一圈,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值得长期追的其它产品。所以转转换换,这两年又在偶尔买着用了。

不过呢,那篇文章放在现在,如果大家看了的话。我相信同意这个观点的读者,会变得更多了。

因为大家可能也都自己找感受到了:

  • 品牌的东西,好像效果确实没以前的好了。
  • 有一部分消费者,甚至开始在找哪里还有新品牌的“第一批产品”。因为第一批产品,总是用足了料,毕竟要一炮走红的。

是的,绝大部分品牌,都在开始或已经降本增效了。

有的可能是通过产品升级的方式来完成。你以为产品升级价格卖得更贵了,质量就一定会更好?

谁说的,宣传上当然会让你觉得产品是变好了。有各种技法,但品质上,那还真不见得是变得更好。

注意,以上这种做法在法规上是合情合理,没有任何问题的。

也有另一部分品牌,一声不响的就给换掉了原料,甚至少放贵的原料(通常这都是承担功效的主力成分)。但消费者在外观上使用上甚至感觉不到任何差别。只是在使用后才慢慢发现,不对,怎么效果没以前好了??

这种做法,法规上是否OK, 那就不好说了。

以上,就是你用的产品越来越烂的原因和实情。

之所以写这篇,也纯粹是发现不少配方师朋友也在吐槽:

好的稍贵点成分的配方,现在自家产品部也好,客户也好,都用不起了!

远不是前几年那种百花齐放,配方无比自信和自豪的开发风格了。

背着降本的研发任务,干着嚎无人性的打样工作——每天感觉要卒。

这是在通往低价的路上,深踩油门,一路狂奔。

-=||=-收藏

现在关注微信公众号 truebuty ,即可免费获得价值868元的护肤入与配方技术电子书。

赞(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分享转发真魅博客 » 你买的护肤品越来越烂了,还没发现吗?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