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成分控养成,从入门到精通

皮肤上的物理与化学——谈谈护肤品的优与劣

    前言:同样是护肤产品,小厂家的作坊级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产品有什么区别呢?本文试图从原理到效用为您解析一番。

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带动了护肤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好处是我们拥有了更多选择,坏处是可供我们选择的实在是太多了。一一分析自然不切实际,本文试图单单只从最基本的工艺和效能原理上分析一下,“优”与“劣”的护肤品的区别。

提到产品的制造,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关键词可能是“配方”,但是在实际中,就算是配方完全相同,产品很有可能天差地别,关键就在于“工艺”两个字。同样的原料,怎么反应,怎么让它们发生反应,反应的时间、温度,怎么投入原料,怎么回收产品……一一解释起来未免过于麻烦,打个简单的比方,把我拉到戈登·拉姆齐的地狱厨房,就算有最好的牛排、调味料和烹饪器材,再附上食谱,我也可以保证我做出来的和他做出来的完全就是两种存在,原因就是“手艺”的云泥之别。具体到护肤品上,我将说明最容易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产品的颗粒度(专业词叫粒径大小与分布)。

许多护肤品为了达到护肤的作用(抗氧化,美白等)是需要让有效成分渗透过表皮层,到达皮下目标组织的,也就是真正的“吸收”。非常容易想象得到的是:护肤品的成分颗粒越是细小,自然也就越是容易透过表皮层,越是容易被“吸收”。解决方案似乎非常简单,让颗粒细一点不就万事OK了么,然而又会又以下几个问题:

1.护肤品不是面粉,磨一磨就够细了,成分也肯定不止一种,让这些性质各异的成分都变得细密均匀难度将更甚。

2.细密程度也远远不是面粉能及,真要打个比方的话,比较类似一杯泡好的牛奶里面的奶粉,处于那种看上去已经是溶解了,但是又不是完全透明的状态,用数据说的话,颗粒的直径大概是0.0000001m左右。

3.就算可以在实验室做到以上两点,但是,如果应用到大规模生产里面呢?在实验室里面用根玻璃棒晃一晃就能完成的搅拌动作,在厂房里面可是需要非常复杂的同心调速搅拌装置才能完成的,而且效果可能还没有实验室里面的玻璃棒好。

是故,要想完成一个优质高效的工艺流程需要很高的研发成本,也会带来生产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因此,这几乎成为了只有著名大厂才可能染指的领域。带来的回报也是相当丰厚:同样的成分,人家产品的效果就是要好一些:吸收更快更彻底,不会堵塞毛孔。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用电子显微镜仔细地看一看护肤品的话,就会发现,优质产品的颗粒是非常细小均匀的,而比较劣的产品颗粒粗大,还可以看见有明显的棱角。

当然,人们也是有办法的,既然物理手段没办法让产品颗粒变小,那么可以用一些化学手段改善“吸收”困难的问题。比较简单的是加入一类叫做“促渗剂”的物质。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表皮是一层非常非常坚固的屏障,坚固到绝大多数的有害化学物质和细菌等都无法通过其侵入人体,当然,也会把护肤品中的有效成分拒之门外。但是皮肤通透剂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打开”表皮屏障,让其他物质能够比较轻易地渗入皮肤。实际上,生活中我们应该都有接触过皮肤通透剂,比如说:包括“皮炎平”在内的各种外用药膏,其中就加入了少许皮肤通透剂,为了让药物能够顺利进入皮下组织发挥药用。

确切地说,少量的皮肤促渗剂本身对人体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所以有些厂商将其当作法宝,更有无良者以增强皮肤“通透性“、”透气性“大做文章。非常需要指出的是:健康的”皮肤通透性“指的是毛孔,汗腺、皮脂腺排口通畅不堵塞,从而维持正常代谢,减少各种痘痘的产生。而大量滥用通透剂”强行“渗透的结果是表皮屏障将处于长期削弱的状态,使得外界的有害物质,包括但不限于:空气中的有害菌,有害化学物质(特别是生活在国内北方的朋友们不陌生的雾霾),甚至于那些劣质护肤品里面的一些刺激性添加剂,能够侵入皮下。带来的结果可能是皮肤红肿发炎等等。

现在关注微信公众号 truebuty ,即可免费获得价值868元的护肤入与配方技术电子书。

赞(6)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分享转发真魅博客 » 皮肤上的物理与化学——谈谈护肤品的优与劣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