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成分控养成,从入门到精通

你所知道的防晒涂抹方法,都是错的!|成分控

防晒季,除了应该用哪个防晒产品外,还有一个被大多 数人忽略的事情就是如何才能用好防晒产品。防晒产品到底少涂一点会怎么样?要不要提前涂30分钟后再出门?如何涂抹才更有效?为什么别人用同样的产品,她没有晒黑,我却晒黑了。 如何避免把SPF50的防晒用成SPF10的效果。这篇文章,我们将进行一个彻底的分析防晒产品的正确用法,看看有没有你在犯的错。而对于一个成分控来说,有了这些内容就可以举一反三解决更多问题了。

既然是讲防晒涂抹问题,那么有几大核心防晒涂抹要点一定要牢记于心!

1、防晒用量要足够

说到如何用好防晒,我们以前也讲过,防晒产品需要一定的使用量才能达到产品包装上标识的防晒指数,如果使用量不够的话,实际防晒指数肯定会降低。标准的防晒产品使用量是2mg/cm2,一般脸大小的人需要1枚硬币大小的防晒霜/乳。然而,由于防晒产品过于油腻,很多人难以忍受那么大量的防晒涂抹量,更多的情况是,很多人拿着SPF50的防晒霜,但实际用下来可能也就只是SPF10,然后大喊产品防晒效果不好,然而,这真的不是防晒产品的错,是没有涂好,涂得不够多。

下图是防晒产品SPF值与使用量的关系(最右边的2.0mg/cm2是标准使用量,并对应纵坐标的防晒指数)

防晒产品SPF值与使用量的关系

防晒产品SPF值与使用量的关系

可以看出,如果你要把SPF50的防晒用成SPF10甚至更低的效果,其实不是难事,就涂一半的量就可以了(图中显示的是7.1)。

2. 涂抹不对,也是白费

防晒产品除了使用量要保证外,还要用正确的涂抹方式。涂抹方法会极大影响防晒产品的实际效果.这不仅仅关系到是不是要提前多少时间涂防晒,还关系到涂抹时的手法是否正确。

我们先聊聊化妆品工程师在开发防晒产品时会碰到的一些问题。

  • 攻城狮魅魅发现用仪器测试了最近开发的防晒霜的SPF值是SPF50,然而用人体测试法测试后发现,只有区区SPF43,用人体测试法测试的指数明显变低了,这丢失的防晒值哪里去了?

真相是这样的: 防晒剂在人体皮肤上测试防晒值时,人体皮肤表面并不是平整的,导致形成的防晒膜–远远没有在机器测试法中使用的PMMA板上成的膜那样均匀。从而导致人体法测试的值比机器法测试的要低。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先仔细分析一下皮肤。

微观上来看,我们人体的皮肤表面并不平整,有皮丘,也有皮沟,坑坑洼洼,绝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平滑。

下图有放大一点点倍数的皮肤表面:

皮肤表面

皮肤表面

可以清楚看出皮肤表面其实是不平整的。

可以想象,防晒产品要在上面涂一层均匀覆盖的膜,并不那么容易。

理想的防晒产品在皮肤上的成膜与覆盖

理想的防晒涂层

我们简化一下皮肤结构,看下面这张图,是理想的防晒产品在皮肤上的成膜与覆盖:

上图中蓝色部份的防晒膜均匀地以同样厚度覆盖在皮肤表面,成膜堪称完美!

然而,实际中,却是下面的这种覆盖:

现实的防晒涂层

现实的防晒涂层

可以看出,在皮肤突起的皮丘处,防晒产品的厚度是不够的,有的甚至没有防晒产品覆盖到。我们很容易想象得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这一部分没有覆盖到或者覆盖只有少量防晒膜的皮肤是没法得到防护的,因此产品的防晒能力将大打折扣!

但是,人的皮肤本来就是那样了。不可能像涂油漆那样先用砂纸打磨一番,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让防晒更好地形成一层均匀的膜呢?

办法我们有2类!

2.1涂完防晒等一段时间再出门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防晒产品自己成膜一段时间,等成膜完成后再出门接受阳光的摧残。这是因为成膜是需要花时间的,而且防晒产品形成抗水能力(如果有的话)也需要时间。

我们皮肤上形成的这一层防晒膜,其实是防晒产品中的水分及挥发性成分(比如酒精,硅油)挥发离开皮肤后所形成的,由防晒剂,油脂,保湿剂,乳化剂,高分子等组成的一个混合的膜。然而挥发性成分跑掉然后成膜,本身是需要时间的,这需要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

有的人无法理解,不等成膜,不等水挥发的情况下,防晒产品就没有防晒能力吗?

当然也不是没有防晒力,只是没有那么强的防晒能力,甚至是大打折扣的。

我们可以用想象一个简单的防晒产品模型:假设有一款防晒霜,防晒剂含量为20%(就假设全是物理防晒剂),另外含水80%,防晒剂是均匀分布在防晒霜里的(别问是怎么办到的,这里是模型)。

防晒霜中的水分蒸发前后,就会有如下图的防晒剂(颗粒)分布变化:

防晒霜涂抹失水前后的简化模型

可以看出,当产品刚涂上去当作没有水分挥发时,这20%的防晒剂是均匀分布在整个产品中的,由于防晒霜刚开始在皮肤上的涂层是厚的,所以分散得比较稀疏,很容易可以看出,这时紫外线非常容易穿透防晒膜。

右图水分挥发后,防晒霜形成的料体层变薄,防晒颗粒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在皮肤表面形成一道致密的防护层,此时紫外线就难以穿过这层防晒颗粒膜,因此能起到好的防晒效果。

因此,仅仅是由于溶剂(水,酒精等)挥发,让防晒剂重新进行更致密的空间堆积,就可以让防晒效果更好地发挥。从左图最开始涂在皮肤上,到右图水分挥发形成致密的防晒膜,是需要时间的。这是我们说防晒效果要好,需要提前涂的原因之一。

此外,提前涂防晒的原因还有防水能力的形成也需要时间。有些水包油型的防晒产品,里面添加有防水抗汗的成膜成分,这也需要等到水分干燥以后,才能发挥其防水效果。否则一个本身含大量水的水包油型的防晒霜产品,本身就能够溶于水,怎么还能防水防汗?–早就和水huo在一起”同流合污”了。所以水分挥发掉,才具有好的防水能力。想想你在大热天顶着大太阳,脸上汗流不止,然后你将一款防水抗汗的水包油防晒乳涂到脸上,请问:这些防晒乳会不会随着汗流掉?所以补防晒也要擦擦汗吸吸油再补哦~

产品使用时我们推荐这样做,实际上在测防晒值时也是同样要求。国家公布的2015版化妆品安全标准中,也是明确标明了在测试SPF,PA,防水性能里,要求:”涂抹样品后应等待15-30分钟”。

来源:https://www.fda.gov/Drugs/ResourcesForYou/Consumers/BuyingUsingMedicineSafely/UnderstandingOver-the-CounterMedicines/ucm239463.htm

而美国FDA(中国法规也会参考美国的),对消费者教育更给力一些,在美国FDA网站上,给消费者的建议是防晒产品使用提前30分钟,以发挥更好防晒能力。

因此,很多美国防晒产品中也不忘记在产品包装上注明要提前30分钟使用后再出门的标识。

不过,美国FDA认为要涂抹30分钟后出门,个人认为这时间有可能长了点,并不需要严格死板地依据这个时间。有些产品可能15分钟或是更短时间即可起到成膜作用了。因为这取决于具体的产品形式与配方。一般情况下,防晒霜,防晒乳是最较慢形成膜的,因为这还涉及到大量水分的挥发甚至乳化体的破乳等过程,其次是摇摇乐因为乳化不完全成膜时间会快一点;喷雾也较快;最快的是防晒棒;含酒精多的产品一般成膜也较快一点;而且物理防晒产品的成膜,或者说产生效果的时间一般要快于化学防晒的成膜时间。

总之,你的操作并不是要求严格等15~30分钟后再出门被太阳晒,但你一定要有成膜需要时间的意识。如果你实在无法严格提前涂再出门,也并不是一点防晒效果也没有,只是在没有成膜前,防晒效果会减弱。但如果是大热天一出门你肯定就会流汗的话,为了保证防晒产品的效果与防水性能(如果产品有宣称防水的话),那就需要先涂好等15分钟后再出门。

文章写到这里,你以为你提前涂好防晒让防晒成膜就能做好防晒了? 不,后面的如何用手涂才是重点。

2.2 涂抹太用力,来回揉搓,都是帮倒忙

本文前面提到过我们的皮肤表面其实是不平整的,更多的时候,我们涂的防晒料体都进入了皮沟处,而皮丘处却很少。根据文献数据计算表明,使用量为2mg/cm2 时,涂抹的防晒霜中至少有 50%的产品会残留在皮肤上的细纹内

于是我们脑洞大开,如果让防晒料体在皮丘处停留,而不是一半在皮沟处停留,那不是可以达到更好的防晒效果吗? 没错这就是涂抹的核心原则。防晒料体本身的流变特性,以及你的涂抹都能决定防晒料体在哪里停留,进而影响到防晒效果。

料体本身性质的细节是化妆品研发需要研究的事情了,我们这里只简单讲一讲。我们这里更多讲讲涂抹这个过程的影响。

我们可以把防晒的涂抹分为三个阶段:涂抹时、涂抹后和静止阶段。

涂抹时阶段:手部涂抹防晒时对防晒料体有周期性的剪切力,此时防晒料体开始在皮肤上扩展到更多的皮肤表面处。

涂抹后阶段:也就是刚刚涂完的短时间内以及防晒产品成膜前的阶段,涂完产品后防晒产品并不是马上就停止流动了,而是由于内部作用力会让防晒霜/乳半固体物质发生流动

静止阶段:也即成膜后,这时只要外部没有外力,无流动现象发生。

一款防晒产品你拿到手里后,能不能使用好,就是防晒产品的涂抹阶段的事情了。因为这个阶段的涂抹决定了后面防晒产品的成膜性能。(涂抹后阶段,则是由于配方的特性决定的,你只能决定你买了哪个产品)

因为皮肤的凸起区是决定防晒能力的关键,这个区域上的防晒膜越厚,防晒效果越佳。但涂抹时施加的压力和长时间的涂抹会增加褶皱(皮沟)中的填充量,也就是过猛的涂抹,防晒产品都挤到皮沟皱纹里去了,而皮丘(凸起区)处覆盖的防晒就少了,这样就会导致防晒性能降低。 所以涂抹防晒霜时一定不要用力过大、过猛或是长时间揉搓防晒,防晒产品又不要吸收,你拼命揉搓,搓出泥来后还怪产品不好用,又说用了被晒黑了,防晒产品其实是很冤的。

所以总结一下正确的涂抹方式: 轻轻抹匀,让防晒薄膜自然变干。我们之前提到过刀切涂抹的建议,也就是用手掌或是4个手指伸直并拢,将防晒料体轻轻涂在皮肤上,不要来回搓,而是应该按一个方向轻轻涂抹

由于涂抹的重要性,如何让涂抹过程中,甚至涂抹后阶段,让在皮肤褶皱(皮沟)的防晒料体更多地带到皮肤表面和凸起区(皮丘),对防晒产品的流变性能来说,是一种考验。然而真的有办法可以让防晒料体从低处自动爬到高处去吗? 有,下面就讲一些,但需要一点专业知识了。

物理化学中,有一种叫做马拉高尼效应(Marangoni Effect)的原理可以利用。

如果你知道葡萄酒的酒泪现象,就会知道液体也可以从低处往高处走。

葡萄酒的酒泪现象

葡萄酒的酒泪现象

可以再看下面的视频:

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在COMSOL 博客作者Brianne Costa的文章中(http://t.cn/RmlIWsq),有详细的图片与说明:

葡萄酒的酒泪现象解释

葡萄酒的酒泪现象解释

在玻璃杯壁、葡萄酒和空气的三相结点处形成的一个弯月面。在此位置,流体会松松地挂在玻璃杯的表面。

弯月面的形成原因是,玻璃杯壁的表面为亲水性质。由于葡萄酒中的酒精会持续从表面蒸发,而且蒸发速率快于水的蒸发。弯月面中酒精浓度的下降更快,因为体积较小,所以表面积相对更大。因此,这会在弯月面和葡萄酒与空气间的平坦接触表面之间形成浓度差,随后将造成表面张力梯度,使弯月面沿着玻璃杯壁向上移动。

随着弯月面开始在玻璃杯的壁面形成一层膜,其中的酒精进一步挥发,造成了更大的表面张力梯度。更多的葡萄酒被拉到玻璃杯壁上,直到形成液滴。此时重力将起作用,酒泪沿玻璃杯壁流回葡萄酒的主体内。

以上解释的是葡萄酒的酒泪现象,实利上,防晒霜料体在皮肤上的流动也可以利用此原理。在涂抹阶段,除了手部的剪切,防晒霜也在表面张力梯度的作用下流动,同葡萄酒中的酒精挥发类似,防晒霜的这种张力梯度是 由于水分或其它溶剂(比如酒精,挥发性硅油)挥发导致的不规则薄膜几何形状和浓度差异而形成。这时马拉高尼效应(Marangoni Effect)开始起作用:当防晒膜(此时看作流体)受外界扰动而使液膜局部变薄时,它会在表面张力梯度的作用下形成马拉高尼流,使防晒料体沿最佳路线流回薄液面,进行”修复”。也就是说, 利用这个原理,防晒产品有希望在涂抹阶段甚至涂抹后的小段时间内智能地修复防晒涂层的薄弱之处,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而薄弱之处当然就是皮肤表面和凸起区(皮丘)啊!

然而,要研究这种技术并顺利做成可接受的防晒产品,并不是那么件容易的事,一大堆工作需要做,而且很可能一个研发团队几年都没有什么工作成果。所以,在实际中,做这方面研究的品牌很少。但这是防晒产品的一个研究方向。

关于防晒涂抹的总结:

好了,恭喜你看了一堆学院派的护肤文章。即使头大也不要担心,至少要记得如下几个要点:

  1. 防晒要足量涂抹。否则SPF50的防晒产品涂出来可能只有SFP10甚至更低。
  2. 出门前就要涂好防晒,以便形成防晒膜,达到更好的效果。
  3. 在涂抹时更要注意,轻轻抹匀,不要来回用力搓,而是应该按一个方向轻轻涂抹,以免这些防晒都被挤到褶皱(皮沟)里去了。
  4. 更好,更智能的防晒技术还没有成熟,但值得期待。

每一个护肤问题,每一个成分的背后,都要去寻找原因,进行假设与验证。这样才能够在护肤上精益求精,这才是一个成分控应有的态度。

现在关注微信公众号 truebuty ,即可免费获得价值868元的护肤入与配方技术电子书。

赞(1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分享转发真魅博客 » 你所知道的防晒涂抹方法,都是错的!|成分控

评论 4

  1. #-99

    这篇真不错

    6年前 (2018-04-19)回复
  2. #-98

    我的脸很容易出汗,夏天只有用许三多的艳阳夏的蓝瓶才不会糊。但我妹妹用同款却还是会流下白色的汗水。。。我猜她是因为出汗+出油,所以黑科技也不管用?有适合她这种既出汗又出油的脸的防晒产品吗?或者涂防晒前先涂的控油产品?

    Niia6年前 (2018-04-26)回复
  3. #-97

    22岁了,才懂得防晒的重要性,才开始防晒,由于顽皮喜欢旅游风吹雨淋,已经晒出斑了,我能怎么办呢?

    6年前 (2018-05-23)回复
    • 接着防晒

      瑞可6年前 (2018-05-2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