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成分控养成,从入门到精通

化妆品成分分析进阶--你需要知道的5大成分分析真相

上次写文时提及产品中10%的雪绒花提取物的添加,有读者看了成分表后表示极度不解,成分排序那么靠后,怎么可能有10%的添加量?其实,这是因为搞错了添加量与实际活性成分的含量的区别而造成的非常典型的理解错误。

这些年来我也看到很多人对成分分析的一些错误理解,一直想写一些比较成体系的成分分析文章给大家,甚至计划了成分分析72式,但奈何我一向太忙了,做事情也有些拖拉……现在2019又过了一周,新年总要振奋一下的对吧~

话说前一篇护肤门派(https://www.truebuty.com/hufumengpai.html)的公众号大投票之后,不出意外的,读者成分派占了绝大多数,于是决定2019年的首篇还是写写成分分析方法论吧。

本篇是5个典型的成分分析中容易产生误解之处,了解了这些,你的成分分析水平将有极大的提升,稍显硬核,但相信大家还是能get到其中的要点。

一.原料不等于成分,成分表不等于配方

原料是原料公司推出的商品,由一种或多种成分组成,面对的消费者是化妆品公司的研发工程师。这与化妆品由品牌商推出,面对的消费者是化妆品使用者类似。

配方可以理解为一组由各种原料(每个原料可能是1个或多个成分)的组合,加起来是100%的添加量(以重量计)。注意,原料的概念是有别于成分的

成分表没有标添加量,但成分表有顺序的区别。

因此配方和成分表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列一张表,配方表与成分表有这样的关系。

配方表成分表
关注的对象原料(由一种或多种成分组成)成分(有唯一性)
是否显示添加量需要不需要,但排序时参考成分含量
是否有顺序无顺序 有顺序
其它特殊点各种原料的添加量总和是100%部分原料中的成分,可以不写进成分表中

说的通俗点,配方就有点像精确的菜谱,告诉你做菜放的是多少克的糖,多少克的醋,多少克面粉?而成分表更像是一个消费者,尝出了糖醋的味道,知道是由面粉做的,但并没有办法分辨出添加的具体精确重量。

注意,成分表是根据配方编制的一个有序的成分序列

那么成分表的有序,是根据什么来规则来的呢?

按国内的法规,是根据配方中的各成分添加量大小来排序。但为了能让商家的产品配方能够有一定的保密性,成分表排名时,成分含量在1%及以下的成分,是可以随意打乱顺序的。既然成分表是有序的,这样打乱小于1%的成分的排序的话,同一个配方,可以有不同的成分表序列。

而且还有一点要注意,部分原料中的成分,可以不写进成分表中。这就给成分分析带来了极大的噪音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哪些成分可以不写进成分表呢?主要是原料中的一些稳定剂(比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防腐剂,部分溶剂等),这是不同的国家/地区/省份政策所决定的。由于这种不同,导致了工程师在准备配方成分表的时候,有着主观因素或客观因素的存在,可能会选择或不选择将某些成分写进成分表,这样就造成了成分表中的成分的个数不一样了。所以,同一个配方,就有不同种成分表组合(也就是说,某个配方可以写成17个成分,也可以写成18个成分,19个成分)。

再加上前面所说的低于1%含量的成分可以随意排序,因此,一个配方可以有n种成分表组成与序列。也就是说配方表与成分表是一对多的关系

配方表与成分表的一对多关系(由于成分个数与排序的不同)

所以,成分表不等于配方,成分表只是透露了配方和产品的一些信息。

2. 同一成分不同配方,所起的功效可能不同

没错,不同的成分在不同的配方中所起到的作用可能是不同的。

比如SLS, 用在清洁产品中(洗发,沐浴,洗手)中是用于清洁的,虽然这玩意很刺激。但用于乳液中是用作乳化剂的。比如标婷的VE乳,用着SLS,其实需要更新乳化剂了。

再比如水杨酸,在祛痘产品中经常看到用于祛痘中,但在其它产品中出现,可能是防腐剂,或是毛孔清洁成分,甚至是去屑成分。

还有氯咪巴唑,这个在清扬洗发水中出现过,是一个去屑成分,但在olay prox的霜中,却是一个护肤的抗老成分。

所以,很多成分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当你觉得某类产品中突然出现不相干的成分,感觉到不可思议时,这时候就需要多多考虑成分是不是有什么新用途(如果你感兴趣的话)。

3.原料添加量不等于成分含量

这也是相当重要的概念。但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还是用以前的例子说明:

比如下面这个化妆水配方(部分)中,第二个原料是一商品名为Extrapone cucumber的黄瓜汁,如果在配方中黄瓜汁这个原料的添加量是5%的话,但由于这个原料中还含有水,防腐剂,实际上原料中黄瓜汁的含量只有17.5%,所有最终配方中真正的【黄瓜(CUCUMIS SATIVUS)汁】(即干重,或者说是有效成分含量)的含量是5*17.5%=0.875%,也就是5%的原料添加量,但实际上有效成分含量是小于1%的。

这个配方宣称添加5%的黄瓜汁提取物,是合法的。而且这类做法普遍存在,比如添加了20%的胜肽的the ordinary,添加10%各类雪绒花提取物的HR精华乳,90%以上pitera添加的SKII神仙水。看了上面的,你应该知道,这些都是指配方表中的原料添加量,而不是成分含量。(之前我们写过一篇类似概念与分析的文章,请参见这里:雅诗兰黛二裂酵母事件

所以,商家通过宣称活性原料的添加量,而不是成分含量,使实际成分含量很低的成分,变成看似占比巨大的原料添加量,本身没有错。但作为成分控,你至少要稍微有这个意识。

4.成分表排名靠后的成分,并不代表没有效果

成分表中靠后的成分,添加量基本上小于1%,一些人就说没有效果,这也是大错特错的。有些成分,本身就只能添加很小的量,比如A醇,胜肽,一点点就有效果,添加量多了对皮肤还有刺激性。特别是某些胜肽,极其昂贵,成分含量大于1%是极少会发生的事情。所以,这些低活性含量的成分,在成分表中靠后是很正常的。不能线性思维地认为靠后就没有效果,即使是最后一位,都可能是有效果的。

5.不是成分表中的每一个成分,都有分析的价值

有人会问,难道成分表的成分不都是特意添加的吗?哪个配方工程师无聊到加一些没有意义的添加成分?

是的,原料都是有意添加的,但不代表原料中的每个成分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在第一条中我们说到过稳定剂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不写到成分表中,可见就没什么意义。

我们举个栗子:

某个原料含有1%的苯氧乙醇作为防腐剂,而这个原料在配方中的添加量是1%,所以最终配方中的苯氧乙醇的含量是1%x1%=0.01%。如果没有在配方中刻意添加苯氧乙醇的话,那么,配方中的苯氧乙醇的含量极低,这时就可以忽略不写进成分表。当然,非要写进成分表也是可以的,但就会产生问题了——成分表中的苯氧乙醇,到底是原料中带来的,还是配方中刻意添加的呢?就会比较难以判断(当然,这一点有经验的成分控还是可以分析出来的)

现在成分分析好像很热,各种护肤文章中都会加一点成分分析。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文章在骂某个产品为什么要加那么多的防腐剂,不知道会增大皮肤刺激性嘛?此时,受过进阶成分分析训练的你会知道:这很可能是把原料中的防腐剂也一起分析了,这就属于瞎操心,毫无价值的分析。

所以,虽然成分表靠后的成分也是有意义的,但也不是所有的成分都有意义。

最后的总结:

成分分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时候,初级成分控们由于经验的缺乏,可能会分析出错误的结论,导致错误的选择。但不要紧,不断精进,你会了解更多,最后再次强调一下成分分析的5点重要思想/真相。

  1. 原料不等于成分,成分表不等于配方
  2. 同一成分,不同配方中所起的功效可能不同
  3. 原料添加量不等于成分含量
  4. 成分表排名靠后的成分,并不代表没有效果
  5. 不是成分表中的每一个成分,都有分析的价值

熟知以上5条,才算是合格的进阶的成分派护肤玩家。

现在关注微信公众号 truebuty ,即可免费获得价值868元的护肤入与配方技术电子书。

赞(1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分享转发真魅博客 » 化妆品成分分析进阶--你需要知道的5大成分分析真相

评论 3

  1. #-99

    呃呃呃

    匿名5年前 (2019-04-02)回复
  2. #-98

    学习了 通过真魅了解了更多护肤品知识,我要努力,以后请瑞可来给我的品牌做咨询。

    芊霖就是小花4年前 (2019-11-15)回复
  3. #-97

    刚刚入行,正想学习,就看见了您的文

    匿名3年前 (2020-11-1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