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成分控养成,从入门到精通

配方工程师的防御性配方开发,你学废了吗?

现在就业环境很差,

IT行业的朋友们在讨论一种叫“防御性编程”的工作方式

就是故意写出一些难以阅读和理解的代码

让自己写的代码不容易维护

从而让自己不容易那么被人替代——被公司裁员

看到这消息,

我想程序员们还是头脑太简单了点

这套路,化妆品行业的老配方工程师们,

早就用过了啊

来聊聊什么是化妆品配方的防御性开发方法

在目前这个法规环境下,防御性配方开发甚至已经成为一些化妆品代工厂赖以生存的方式。多年以前,国内化妆品工厂法规很松,根本管不到配方层面,这一批次锅里放的原料,并不能保证下一批次生产时还在用。也就是说,一个产品甚至可以夸张到每次用的是不同配方,更没什么工艺方面的讲究了(具体可以查看文末我们之前写的工艺系列文章)。工程师的价值,在此就非常重要了。

假如这一锅生产出问题了,可不能把这锅料废了,毕竟不少钱呢!

这时工程师就得担当起来,琢磨如何把这锅料调成正常一点的料体好出锅。做稀了,做稠厚了,做得不透明了,颜色不对劲等,这都是最常见的问题,于是工程师出场,一顿操作猛如虎,锅里没眼看的料体,就这么绝处逢生了。工程师多次解决问题后,老板也会认同这位是不可或缺的人才,生怕ta跑掉。

但是,这么多生产问题中,有的就是配方工程师自己主导的,就是要开发出一些不那么稳定,但工程师自己闪亮登场就能解决的配方;就是要做一些工艺写得不明不白的,最后只有自己能搞定的配方;就是要出一点事故,才能体现工程师的价值啊!

一些不正经的工程师,就采用了这种方式来做配方。

这就是最基础的防御性配方设计。但要求极高,可以说是踩钢丝。

确保出事不要多,一两个月出一次就行了。否则,生产太顺利了,如何体现工程师的价值呢?就像前不久阿里等大厂的服务器崩了/滴滴出行出事了,好久才修好(本人只是随便瞎举例,万勿对号入座)

随着国内法规的严格,能这样干的工程师和工厂也变得越来越少(但也还有一些进阶的用法,这里先不表)。现在要求生产的配方上传到备案系统,生产时不能有变化,工艺也要写明白,这其实是个好事。

但是对一些想找第三方的工厂为自己代工的品牌影响就很大了!

品牌如果没有配方就不能备案,不自己备案,要在代工厂生产的话,就要在包装上写明该品牌是这家工厂的经销商。

你想想,国际某名牌A要广州一家代工厂开发配方生产面膜贴?最后面膜的包装上却写着是A所在国际公司是这家代工厂的经销商。

品牌帮代工厂卖货?A品牌商当然是不会干的。必然要把面膜贴配方拿到手,这样不用写个代理商的身份上去。如果工厂不干,就换下一家,直到有工厂愿意交出配方为止。

国内化妆品品牌数以万计,都是这个情况,稍有点影响力的品牌,都想把工厂的配方拿到手。

然而代工厂一直以来是靠料体来挣钱的,这配方都给别人了,料体的成本就没什么秘密了,相当于底价都透露给了品牌商,工厂会极为被动。

这时,防御性配方开发,就能发挥作用了。将里面一些关键的核心原料,比如几个乳化剂什么的,找个工厂把它们混在一起,重新做个报送码报个原料。

这样合规性有了,而且有了自己的独家原料,也解决了问题。

代工厂给品牌客户的配方中,含有这种独有原料,品牌商想找原料会发现原料找不到,价格也问不出来,想拿配方到其它工厂生产,抱歉,这个配方原料都找不到,还怎么能转到其它工厂生产呢?

现在化妆品代工厂生意特别难做,特别是交出了配方之后。曾有个代工厂为某个品牌生产某型号的护肤品销量上百万。但是,因为品牌商买到配方中的绝大多数原料,价格被压得死死的。唯一一个还能挣回一点钱的,就是工厂自己控制的原料公司复配的一个原料。

所以,这种防御性配方开发,

不仅仅是身为打工人的必备技能,

更是工厂的无耐自我保护之道。

有时候护肤品标签上那些看上去离谱的成分表,

有的或是防御性配方开发的结果。

有的是用进击型配方开发之故(之后再介绍进击型配方开发)

但这些配方开发方法,都不是产品配方开发的最优解

大家学到了吗?

或者是否发现原来其实你们也见过

来,各行各业的朋友们,说说你见到的防御性工作方法吧~

预祝节日快乐~

现在关注微信公众号 truebuty ,即可免费获得价值868元的护肤入与配方技术电子书。

赞(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分享转发真魅博客 » 配方工程师的防御性配方开发,你学废了吗?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