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法采用的是天干地支计数方法,其中“地支”,就是12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国人总喜欢用12的倍数来凑“整”,比如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三十六计,七十二变,一百零八好汉…
但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有意义的生日通常是以10来计数。10岁,20岁,30岁……生日,总会是有一些难忘的瞬间。
10岁的时候,我爸给我买了一支铜制玩具左轮火*枪,能打出火花和巨响,当时开心得睡不着觉,因为我父亲之前从来没给我买过玩具。
20岁生日那天,我下了火车就与我妈一起吃饭。饭菜的味道,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30岁的生日,我却毫无记忆,就像电脑清空了内存一般,找不到一点记忆的碎片…
如今我在奔四的道路上一路狂飚,也即将步入40岁中年男博主的行列。要在时间长河中留下一点记忆才行。
在那个科幻的世界里,人到25岁之后细胞不再分裂,人不再变老,只要你有自己的时间,你将带着25岁的面容一直活千岁万岁。然而,时间成为了货币和财富,从25岁开始,你个人所有的时间都需要像钱那样挣回来。否则手腕上的倒计时表清零之时,就意味着死亡的来临。人们不得不将挣来的时间用于续命,还要将时间花费在交通,吃饭等日常生活上,每个人时间都很紧,像足了996的打工人。

图片来自电影截图
我在想,如果生命一共是80年(中国人平均寿命将要达到的岁数),那么我们还有多少年?还有多少天?我们的倒计时计数器显示到了哪里?
作为一名打工人,虽然离996还差一点点火候,承担的责任却越来越重大,也免不了要经常加班。随着自己单位时间的价值越来越高,写文章的成本也水涨船高,不过好在还有一直在坚持的伙伴们来帮忙写。
不过我发现,这些写文章花去的时间,会在你某日重读文章时在脑海中回放,甚至比回看老照片,印象更深刻。可能因为写文章要动用更多脑细胞吧,拍照留念并不是每一张都能清楚地回忆起当时的细节的,毕竟已经不是那个胶卷宝贵,每拍一张都要深思熟虑的年代。
说到回忆,我还算是一个很爱写东西的人,相比于近年来的新兴形式,可能有些落伍,但我是真的将文字作为回忆的载体。
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写日记或者周记,所有的作文本还都留着。中学更是每周记周记。一直没停过。但高中语文太差了,作文也写不好,时常被批,比如下面语文老师对我作文的评语:
大学期间也写周记,同时也开始将文字放在网络上。后来工作后有了真魅博客。只是博客的内容是面向大众的,介绍化妆品相关。这一下子就默默写了12年。
我承认没有写作的天赋。好在有现在你们熟悉的作者:释多毗离,虽然原创写的不多(因为懒),但是总是在帮我改作业(因为不能忍),六七年下来,已经到了一看熟悉的语病就知道出自我手的地步了。
而牛顿则反对他,说:“即使没有变化,也有时间在流逝”。
而我却想说:留不住回忆的,都没有经过真实的时间流逝。
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创造。事后每一次的回顾,都能重温当年的那一幕。
想想我们也是幸运的,至少我们已有过这么多的岁月,有过那么多的回忆。而有的人可能太早永远地离开我们了,只能成为别人的回忆。
我感慨了一下,把目光转向了大号生命——瑞哆咪。她通常在我深夜码字的时候在我书桌上呼呼大睡,或许她的回忆是:铲屎官上次给我吃的小鱼罐头太美味了,什么时候还能有呢?

猜猜上图哪一张是瑞哆咪?
即使博客12年,即使我已经奔四了,那又怎么样,保持初心。
曾经的女朋友说我怎么像个小孩子一样?一点不世故,一点都不成熟稳重。于是分开,为此当年我还抑郁过几天。
后来我想通了,自己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从来不要去装。不要去撒谎。我开心得像个一百多斤的孩子,我能犯什么错呢?
之前团队成员和作者有的出来创业了,有的不做工程师直接出道了,有的卖课程,有的也做起了化妆品品牌。
但这些都不是我目前的重点,我也真的佩服他们的执行力,为他们高兴,也在帮助他们。
也有不少人给我提过建议,说你文章写得还算有料,但是标题不够吸引眼球,没有斩钉截铁的结论,叙述也太平静,无法激起读者的情绪,没有把读者引导到xx角度去,没有Call to Action….
那又如何呢,争论的平台,劲爆的话题,我想大家并不缺吧,中国已经有近十亿网民,想找人吵架还不容易嘛?我们这个博客就是要创造和分享,分享知识,分享好的产品,跟一下相关的热点,消费者能够更懂一点,让这个行业变得更健康更好,即使只有那么一点点声音被听到。
我已经奔四了,博客也12年了,无论时间如何变化,即使皱纹爬满面庞,我也还是原来的我。
我们还在陪伴,请保持自己风格继续。
还是很喜欢看真魅博客的分析的,多写多写哈
希望瑞可就这么一直做下去呀!